魔法师高山4S9
“你以为成功的商人只是赚得盆满钵满?那可就太狭隘了!”
你瞧瞧宁德这地方,十年前还是个连高速公路都绕着走的小破城。工厂没几家,年轻人都往福州跑,街上卖鱼的大姐哪能想到有天能管200人吃饭?可自从宁德时代把总部往这儿一扎,好家伙,整座城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。上游开矿的、中游搞电池的、下游造车的,连卖盒饭的都跟着沾光。现在满大街跑的都是绿牌车,充电桩比便利店还多。
说实话,我以前觉得商人就是闷声发财的主儿。可曾毓群这波操作真是刷新认知——他愣是把宁德变成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"黄埔军校"。本地企业从只能给大厂递扳手,到现在自己搞研发拿专利,连农村老太太都知道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的区别。这哪是建工厂?分明是给整座城市装了台印钞机!
你再看那些"煤老板转型"的段子,在宁德根本行不通。政府当年给地给政策可不是为了搞房地产,硬是逼着企业搞技术突破。现在全球每三块动力电池就有一块姓"宁",连特斯拉都得排队等货。那些说中国只会组装的,怕是没见过宁德时代的全自动化车间——机械臂舞得比广场舞大妈还带劲。
有回在小吃摊听见两个老头唠嗑:"以前说发家致富靠下海,现在得靠下矿。"这话糙理不糙。宁德时代带动的产业链,直接让宁德从"被扶贫对象"变成"扶贫模范生"。卖茶叶蛋的老王在厂区开了连锁店,种茶树的李婶给电池厂供应包装材料,连渔民都转型搞冷链运输。这哪是企业带动就业?分明是给整片土地注入了精气神!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事儿真怨不得别人眼红。有些地方招商就像相亲,光看对方兜里有多少钱。可宁德偏要当"恋爱脑",非得找技术过硬的"潜力股"。当年多少人嘲笑他们放着快钱不赚,现在倒好,人家带着全村老少奔小康。这让我想起老家县城,开发商圈完地就跑路,留下一堆烂尾楼。这差距简直比宁德时代的技术差距还大!
有人说这波红利吃完了怎么办?看看宁德新建的科创园里那些90后工程师,比当年卖鱼的大姐还拼命。人家现在搞的是钠离子电池、固态电池,连实验室的咖啡机都比我们公司的高级。要我说啊,与其天天担心"卡脖子",不如学学宁德这股子死磕到底的劲头——产业升级不是喊口号,得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