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航者圣瑜
				 
				印尼要从“矿石贩子”变身“电池巨头”?近日,在爪哇岛的卡拉旺产业新城,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亲自拿起铁锹,给投资59亿美元的宁德时代印尼电池及储能装备项目奠基,这可不是普通项目,而是印尼的一次豪赌,印尼宣称,这59亿美元砸下去,要建成东南亚首个将镍矿从开采到电池成品“一条龙”生产的超级工厂。
要知道,印尼的底牌可不差。全球40%的镍矿埋在他们脚下,过去却只能眼巴巴卖原矿,挣点辛苦钱。这回宁德时代带着6.9GWh首期产能、400亿人民币投资和一整套技术方案,从开采、冶炼到制造、回收,一条龙打包到位。光是这个工厂,就够喂饱30万辆电动车,给3.5万人端上金饭碗,印尼官方更是放话:要借这条产业链,把GDP增长拉到8%。
而对中方来说,这场布局显然不只是“帮印尼搞GDP”。过去中国买矿石回家加工,如今干脆把电池工厂钉在资源地,既省下运输成本,又直接掌控上游原料。在全球新能源角力愈演愈烈的当下,这是一步“资源+技术+市场”三合一的暗棋,更别提印尼还扼守马六甲海峡,中国在这里种下一个新能源基地,分量远超账面利润。
对印尼来说,这不仅是GDP的增长,也是摘掉“原材料标签”的转型机会,一旦项目成功,印尼就能在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上拥有更多的谈判筹码,哪怕和欧盟、美国吵架,底气也会更足。
有人拍手叫好,说这是东南亚制造业要迎来“高光时刻“,也有人提醒,59亿美元砸下去容易,要回本可没那么轻松,印尼的投资环境一直让人捏一把汗。十年前,日企也曾在印尼投了大钱,结果临时加税、出口禁令等一套组合拳打得日本手忙脚乱,如今虽然电动车热潮席卷全球,可一旦市场需求降温,59亿的“金矿”会不会变成烫手山芋?眼下还没人敢断言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这局棋已经开盘,谁都退不了了。这场59亿美元的豪赌,最终到底是印尼握住了新能源的通行证,还是亲手打开了风险的“潘多拉盒子“?【战旗团队创作,文责自负】


